生物产业技术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生物产业技术》(双月刊)创刊于2007年,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的大力支持下,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,化学工业出版社、中国生物工程学会、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期刊。

  《生物产业技术》立足生物产业,关注技术进步,面向生物农业、生物医药、生物制造、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、工业生产、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,宣传国家相关产业政策,发布相关技术、生产、市场、产品等信息,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,推动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,具有较强的技术性、应用性和信息性。

  《生物产业技术》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内容和企业经营理念,并结合国内实用技术,是一本既能反映国际生物技术发展水平,又能指导和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崭新读物。


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的5个 “死亡操作”

时间:2025-05-09 11:51:34

在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,以下 5 个 “死亡操作” 可能导致申报人直接被拉黑:


  1. 材料弄虚作假:这是最严重的问题,包括伪造学历证书、职称证书、科研成果、论文发表证明、临床病例等材料,或夸大自己的工作业绩、科研成果等。比如,伪造论文发表的期刊或篡改论文的作者排名,虚构自己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等。一旦发现材料造假,不仅会被取消当年的评审资格,还可能被记入职称失信黑名单,在规定期限内禁止申报职称,甚至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声誉和发展。

  2. 违反申报条件:不满足申报的基本条件,如学历、资历、专业年限、继续教育等要求。例如,未达到规定的任职年限就提前申报,或者没有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。另外,申报专业与实际从事专业不一致,或者不符合相关的执业资格要求,也属于违反申报条件的情况。比如,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申报公共卫生专业职称,或者没有相应的医师执业资格却申报医师系列的高级职称。

  3. 论文存在学术不端:论文是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,如果论文存在抄袭、剽窃、代写代发等学术不端行为,会严重影响评审结果。即使论文是自己撰写的,但如果存在数据造假、夸大研究成果、一稿多投等问题,也会被视为学术不端。比如,抄袭他人论文的部分内容,或者编造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研究结论。一旦论文被认定存在学术不端,不仅该论文不能作为评审材料,申报人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处罚。

  4. 隐瞒不良记录:申报人如果有受到刑事处罚、政务处分、党纪处分、行政处分等情况,刑期或处分期(含影响期)未满却隐瞒不报,或者因涉嫌违纪违法,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、留置或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期间仍进行申报,一旦被发现,将直接被取消评审资格3。此外,之前在职称评审中存在违规行为,被记入全省职称失信黑名单且仍在记录期限内,再次申报也会不被通过3。

  5. 单位推荐环节违规:在单位推荐过程中,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推荐资格,如贿赂单位领导或评审委员会成员、拉关系走后门等。或者单位在推荐过程中不遵守相关程序,如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公示、审核把关不严,导致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被推荐上报。例如,申报人通过给单位领导送礼等方式,让单位在推荐时给予关照,或者单位没有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,就盖章推荐,结果申报人的材料存在虚假内容。这些行为一旦被发现,不仅申报人会受到处理,单位也可能会被追究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