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产业技术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生物产业技术》(双月刊)创刊于2007年,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的大力支持下,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,化学工业出版社、中国生物工程学会、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期刊。

  《生物产业技术》立足生物产业,关注技术进步,面向生物农业、生物医药、生物制造、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、工业生产、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,宣传国家相关产业政策,发布相关技术、生产、市场、产品等信息,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,推动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,具有较强的技术性、应用性和信息性。

  《生物产业技术》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内容和企业经营理念,并结合国内实用技术,是一本既能反映国际生物技术发展水平,又能指导和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崭新读物。


老年用药危机:科学管理药物,守护健康生活

时间:2025-06-12 14:27:19

据不完全统计,62-85岁人群中,29%的老年人每天服用4种以上非处方药,药物与疾病、药物与药物间的“隐形战争”随时可能爆发。对于慢性病患者和独居老人而言,“一把药”背后潜藏着相互作用、剂量错误、过期失效、重复用药四重风险,犹如在体内埋下不定时炸弹。如何科学管理用药,已成为守护老年健康的必修课。

一、药物相互作用:当“药团”在体内打架慢性病患者平均需同时服用3-5种药物,不同药物可能相互抵消疗效或放大毒性。例如降压药与止痛药联用,可能导致血压骤降;抗生素与降糖药“相遇”,或引发低血糖昏迷。

解决方案:

建立“药物身份证”:将所有用药清单(包括保健品)交给医生审核,利用专业数据库筛查潜在冲突。

分时服用策略:如钙片与甲状腺激素需间隔4小时,避免相互干扰吸收。

二、剂量错误:认知障碍者的用药迷宫

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能因记忆混淆,将一天3次的药片重复服用6次。更隐蔽的风险在于药品剂型错误——复方甘草口服液被错配为复方甘草片,这类因外观相似导致的错误占比超25%。

破局关键:

智能药盒救援:使用带定时警报的分装盒,或通过手机APP设置用药提醒。

简化用药方案:与医生沟通将每日用药次数压缩至2-3次,优先选择长效制剂。

三、过期药品:厨房药箱里的“隐形毒药”

过期抗生素可能从“细菌杀手”沦为“无效安慰剂”,而变质的降压药甚至会产生毒性代谢物。农村地区独居老人家中,过期药堆积现象尤为普遍。

行动指南:

3个月1次药箱大扫除:对照有效期分类清理,黏稠、变色、裂片的药品立即丢弃。

参与公益回收:部分地区设有过期药回收点,避免药物随生活垃圾污染环境。

四、重复用药:成分叠加的致命陷阱

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药和止痛片的常见成分,若同时服用两种含此成分的药物,24小时内剂量可能超过安全线4倍,直接攻击肝脏。多药同服者中,17.9%的用药错误源于药品通用名相似。

避险法则:

成分溯源法:养成查看药品说明书中“主要成分”栏的习惯,避免同成分叠加。

用药日志法:记录每剂药物的名称、时间,家属定期检查是否存在重复记录。

终极防护:构建三层安全网

  1. 个人层:用药前执行“三查”——查名称、查剂量、查有效期,像核对银行卡密码一样谨慎。

  2. 家庭层:为独居老人配备一周分装药盒,子女通过视频通话远程监督。

  3. 社会层:支持社区开展“安全用药工作坊”,医务人员现场指导药品分类技巧。